送李将军赴定州

唐代郎士元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

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 作品别称送彭将军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简介

《送李将军赴定州》是唐代诗人郎士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作者送人奉命出镇边疆之作。前四句以汉李广相喻,写李将军新授节度使,万里出镇,出塞上军旅。后四句写一片荒远雄浑景象,篇末回应开端,预祝将军威望所至,兵不血刃。全诗布局得当,铸词精警高亢,风格雄壮豪迈,虎虎有生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尚武精神。命意措辞,不落俗套。

创作背景

《送李将军赴定州》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前后,诗人任左拾遗时。当时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钱起、郎士元二人饯行诗作,名重京畿。此诗即是其中一篇送别李将军的作品。

  • 赏析

《送李将军赴定州》此诗集中体现了郎诗“工于发端”的特点。首联“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写得极有气势。此诗借汉飞将比彭将军。郎士元寄希望于彭将军,希望他能像“汉家飞将军”一样,挥刀横戈,勇往直前。

首联塑造了诗的典型形象。借古李将军拟今李将军,可见作者对今之李将军的颂扬、期许。句中“双旌”为唐制,节镇大将出镇赐双节双旌,以之领起,益增大将威严。发端一联,形象鲜明,气势雄伟,让读者展开联想,仿佛眼前仍留有李广当年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颔联塑造了诗的典型意境。“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是写实景,写送别的地理环境。诗人从色彩上描摹、写出边陲重地的特景,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春色愈近边境愈淡,以至逐渐消失了,沙尘飞扬,染尽边塞的天空令黄云增多了。这背景,色调灰暗,景物却带有边塞的特点。清代沈德潜称这两句是“极警拔语”,其实是赞写景的真实、可感、典型。颔联写边塞景色,造语警拔,春色临边地而尽,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出塞之后,可见片片黄云,杜甫亦有“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之语,写北地黄云确为常见。

颈联进而从边塞风光写至军旅生涯,绝漠鼙鼓、长河烽戍,造就了寥廓的意象和悲壮的情调,战争毕竟不是浪漫游戏。对句流水,由于军威震慑,敌人入侵的烽火在黄河以北就隔断了。这两句是对出征后的祝愿,非实景。

尾联诗人由忆想回到现实,告诫彭将军,连年的战争应该结束了,不要阻断去阴山的路,胡人自封的天骄已请和。这就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和平、安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彭将军未来所立的功业的联想。“天骄请和”言边患已弭,合前句“莫断阴山路”而连此句的“已”字,则又见作者识见:对外战争在于制止侵略,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通好是十分必要的。其意与杜甫《前出塞》“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相近。至此诗旨顿现。原来前文极写李将军声威,只为末联之反跌蓄势,而所作景语雄健中含悲凉之意,则已为此一反跌张本。因此而使本诗滋味醇厚,挹之不尽。

诗的后两句把边疆安定的蓝图展现在大家面前。“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这一联是忆,忆边疆连年不断的战争,把战争的场景写得如临其境。战鼓声声,沙漠伤悲事频传;汉与匈奴常常烽火兵刀相见。这里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诗人由忆想到现实,展开充分的想象,对彭将军寄予了深厚的希望,同时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和平统一、渴望汉胡和好的心声。

从艺术上看,此诗虽属送行诗,但绝无一般诗人送别诗的离愁哀怨、缠绵悱恻。全诗开端画面宏伟、壮观,在广褒的荒漠屹立着飞将军的形象;颔联刻画诗的背景;颈联运用联想、进一步描绘战争场景;尾联收语简洁。总之,诗人于平静处道出内心送别将军的不平静。有对连年征战的厌恶,有对彭将军的希望,更多的则是盼望和平、安定的美景早日到来。全诗用字简洁,用意精妙,想象丰富,形象鲜明、突出。郎士元的送人之作,时得之者以为荣,而本篇寄意深切,更非可以一般应酬诗目之,而其苍凉悲壮之气,又可见郎诗风亦非仅闲雅一体。

点击查看全部
郎士元

郎士元

郎士元简介,郎士元的诗词名句。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