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

宋代陈师道

原文 拼音版

一舸姑苏风雨疾,吴笺满载红犹湿,色润朝花光触日。人未识,街南小阮应先得。

青入柳条初著色,溪梅已露春消息,拟作新词酬帝力。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

    作品简介

    《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后山词》中。本首诗词主要介绍作者得到湿红笺之后的喜悦之情。

    • 赏析

    这首词,咏苏州湿红笺,表达自己获得湿红笺以后的欣喜以及由此激发的创作冲动和自豪心情。《雨村词话》卷二:“后山有渔家傲词,咏苏州湿红笺,有‘色斗朝花光触日’句,疑即今朱砂笺也。”元费著《蜀笺谱》谓蜀中“仿姑苏作杂色粉纸,曰‘假苏笺’,皆印金银花于上”。这种金银花纸,实际上是在色纸上加工饰有金银片或金银粉的纸,故名金花纸或银花纸,又名冷金纸、洒金银纸、冷金笺等。湿红笺,应为当时吴地生产的一种类似金银花纸的名贵纸张。中国造纸业素称发达,以唐宋为例,负有盛名的有四川的蜀纸、浙江的竹纸、九江的云蓝纸、江西白藤纸、观音纸、温州的蠲纸、苏州的春膏纸、安徽的宣纸等(见《文史知识》1986年第8期介绍)。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特设专门机构监造宣纸,并把这些精品宣纸贮藏在澄心堂。据说这些宣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名澄心堂纸,常人极难得到。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人在得到一些澄心堂纸后,都惊喜万分,并且赋诗赞美。苏州的湿红笺,亦应为当时名贵纸种,陈师道偶然获得,赋词颂扬,亦可见当时文人心态。

    词的上片写得到苏州湿红笺后的踌躇满志之态。“一舸姑苏风雨疾,吴笺满载红犹湿”,写吴笺通过水路,历经风雨,来之不易。“红犹湿”三字暗示了湿红笺的特点和命名由来。“色润朝花光触日”一句,概括了这种纸的特点,“润”一作“斗”,从毛校本改。名贵的纸,其主要的特征是细薄光润,色彩绚丽,不仅纸的质地要高,另外还有染色、印花等再加工的创新,有的能有十几种颜色,有的能印上山林、人物、鸟兽等砑花(暗花纹),使纸上“隐起花木鳞鸾,千状万态”(《文房四谱》)。这样的纸,说它“色润朝花”,自然就不是简单的溢美之词。这一句,写湿红笺的色和光,不是直接描写,而是同“朝花”和“日光”这些人们习见的事物作类比,给读者的视觉形象似更为鲜明。“人未识,街南小院应先得。”可能这种纸过于名贵,一般人不易得,也就不易识,而身处“街南小院”的作者,却慧眼独具,捷足先得,这种踌躇满志之态,既有自诩之意,更多的是倾注了对湿红笺的爱慕之情。

    下片写用湿红笺创作新词的强烈欲望。得到如此佳纸,自然能助文人雅兴,因为这种纸有助于表现作品的艺术神采和风韵。因此,作者的创作冲动和欲望被调遣起来了。这时,在作者眼中,“青入柳条初着色,溪梅已露春消息”,春意萌动,春色宜人,正是作词写诗的大好时光,“拟作新词酬帝力”,关键在“拟作新词”,在作者看来,新词力作,才能不辜负这样美好的纸笺,作品的艺术性应当同纸张的名贵度成正比,这里实际上也倾注了作者对湿红笺的珍爱之情。结末两句,“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是对自己创作高水平词作的自信。一个“轻”字,绝非草率从事之意,更多的是包含了在湿红笺上写词那种小心翼翼的情态。“黄秦”是指北宋“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秦观,是当时有名的词人。陈师道自己曾说过:“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余下不逮也,词家以秦黄并称”(见《历代词话》卷五)。又说:“他文未能及人,独于词不减秦七黄九”(见《苕溪渔隐丛话》)。说明作者对秦黄的推崇和对自己词作的自信。“黄秦之后无强敌”,那么,自己自然就可称雄于词坛了。这样的结尾,因为有上片作铺垫,始终没有给人以作者在自我吹嘘、故为狂妄的印象,相反令读者对湿红笺在触发艺术创造力方面的能量增加了理解。

    点击查看全部
    陈师道

    陈师道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