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宋代晁补之

原文 拼音版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 文学体裁
  •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简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是宋代晁补之的作品,是晁补之元祐六年(1091)所作。词中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上片描写谪居生活情形,写出自己寂寞凄清的心境;下片写思归之情,借杜鹃苦啼,写人彻夜不眠,最后点出欲归之意。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元祐六年(1091)冬,苏轼于知颍州任上作《洞庭春色并引》,施元之,顾禧注:“赵德麟旧字景贶,坡著《字说》,为改字德麟,德麟字见于诗者,自北篇始。”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四断为元祐六年八月至元祐七年(1092)三月间作,另据后附《晁补之年谱简篇》,补之于六年春赴杨州任所,七年冬即离任还京,则知此词乃七年春得赵德麟自颍州赠酒时所作。

晁补之

晁补之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二年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十余岁即受苏轼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散文流畅,其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工诗词。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