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词

唐代戴叔伦

原文 拼音版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乾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作品简介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 赏析

    这首诗开头四句写一些驻屯兵在戈壁滩上春耕种麦,老的少的都欢欢喜喜。可是等到麦苗渐长,天却不下雨,以致土地干燥得无法下锄。以下四句写种榖子的地方。庄稼没有熟,就闹了蝗灾,所有的青苗都被蝗虫吃尽,只留下满地桔茎。于是出动全体老小去驱捕蝗虫,好容易把蝗虫赶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空洞洞地无衣无食。禾是榖物的总称,小米、玉米、高粱、稻都称为禾,不过此处肯定不会是水稻。以下四句叙述这些驻屯兵到了冬季,没有粮食,只好移屯到靠近城市的地方。应该是生活得好些了,谁知又被长官派去南山中伐木。于是驾着牛车进山去,在霜重草枯的严寒气候里,牛都冻死了,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以上共十二句,四句一绝,每绝描写屯田兵士的一种艰辛的生活面。于是用两句来做结束:边疆上的驻屯军历尽种种艰辛,何人知道?仰望南天,有家而归不得,只有眼泪簌簌地如雨水一般落下。

    《屯田词》也是一首边塞诗,但它和岑参,高适等盛唐诗人所作的边塞诗不同了。高、岑等人都是镇守边塞的节度使幕下的参军、记室、或判官,他们所接触到的边塞生活,还是军府中统治阶级的生活,因此他们的题材不外乎宴会、送别、送主将出征、或欢迎主将凯旋,偶尔带到一点兵士的生活,在诗中都是闲笔。像戴叔伦这样专题描写屯田兵士生活的,可以说是没有。再说,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国势全盛时期,驻守边疆的文武官吏,都自信能威服戎夷,因此都是意气风发,抱乐观主义的。兵士的生活也比较丰衣足食。这些情况,反映在诗里,除了思念家乡、厌倦沙碛之外,一般情绪是积极的。在戴叔伦的时候,国势衰弱,边境多事,许多地方,又沦于吐善、回纥。驻屯在边境上的官兵,常常提心吊胆。加以府库空虚,军粮不继,不免要更多依赖军垦。遇到旱灾蝗灾,就不能不移屯内迁。因此,中唐时期的边塞诗,都充满了愁苦之音。到晚唐时期,根本没有人作边塞诗了。

    点击查看全部
    戴叔伦

    戴叔伦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历参湖南、江西幕府,任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容管经略史兼御史中丞,后人称为戴容州。德宗时诗名极盛,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向中、晚的脉络。乐府诗上承杜甫,下启元、白。五律意达词畅,绝句清隽深婉。明人辑有《戴叔伦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