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

先秦诗经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作品简介

    《邶风·二子乘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一次发生在河边的送别。两位年轻人终于拜别亲友登船,刹那间化作了一叶孤舟,在浩淼的河上飘飘远去。画境之由近而远,同时就融入了送行者久立河岸、骋目远望的悠长思情。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语言质朴自然,情感鲜明强烈。上下章景象相同、地点相同,而情感却由浅到深:正因为有了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使诗意显得更加蕴蓄深沉。

    创作背景

    《邶风·二子乘舟》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急、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就编写了这首诗。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

    • 赏析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景象相同、地点相同,而情感却由浅到深:正因为有了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使诗显得更加蕴蓄深沉。

    点击查看全部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