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先秦佚名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品简介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 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点击查看全部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