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祈泽寺

宋代王安石

原文 拼音版

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

山白梅蕊长,林黄柳芽短。

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閒断。

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

鱼随竹影浮,鸟误人声散。

玩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简介

《饭祈泽寺》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以白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古刹风光,描写了祈泽寺幽静清雅的世外桃源之景。

  • 祈泽寺简介

清代宣统二年刊行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册中,排名第二的叫“祈泽池深”,这其实指的是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一带曾经的“祈泽寺”。这座古刹在历史上以幽静清雅、世外桃源之景著称,包括王安石在内的诸多文人留下诗篇。

宋代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就提到了祈泽寺。它建于南朝刘宋时的公元423年,皇帝赐名“祈泽寺”。关于祈泽寺的传说颇有意思:据说在南朝梁代时,有一位法师在祈泽山下搭起茅庵,日夜诵《法华经》,引了一位女郎来听,法师诵经虔诚,女郎听经也虔诚,法师感到惊讶,便询问女郎的住址,女郎说自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法师就说这山中缺乏水源,你龙女能神变,能否开一眼泉?龙女回答这很容易,但需她回东海告诉她父亲,此话讲完就不见了。过了几天,风气雷动,有一清泉在法师诵经的座下涌出。

龙是中国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是典型的道教文化符号。这个故事中提到的《法华经》是佛家的经典。之所以两者会被放在一起,要结合南北朝时期的思想背景来理解。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原,首先被附于黄老之家,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南朝梁武帝时期发展迅速,并在此时初次开始有“合流”的迹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在互相靠拢、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南北朝战火频起,祈泽寺也屡遭损坏,不断翻修。到了北宋治平年间,被宋英宗赐封为“祈泽治平寺”。到了元朝末代、明朝嘉靖年间,祈泽寺都被修葺一新。而王安石这首描写祈泽寺的词,以白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古刹风光,描写了祈泽寺幽静清雅的世外桃源之景。

点击查看全部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