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其一】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其二】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其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简介

《新嫁娘词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写一位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经历和感受,细致入微地展现出了唐代新嫁娘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当时的婚姻风俗。全诗写新嫁娘前三天的生活片段,每首诗各写一天,其中第三首诗通过寥寥几笔,就把新娘子欲讨好婆婆却又唯恐得罪婆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唐代社会虽然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但新嫁娘刚过门就要试着处理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新媳妇是不好当的。白居易说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就是《新嫁娘词三首》这组诗的历史背景。

  • 赏析

《新嫁娘词三首》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新嫁娘词三首》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

点击查看全部
王建

王建

唐朝大臣、诗人

王建(765—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