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代苏辙

原文 译文版拼音版

biéjiǔguòzhōngqiūniándōngjīnmíngyuèshèngchóupéngchéngshānxiàtóngfànqīngbiànchuánshàngzàiliángzhōuchuīzhùqīngshǎng鸿hóngyàntīngzhōu

zuòzhōngcuìpèiqiúélài西céngwèirénliújīnqīngzūnduìmíngfānshuǐ驿jiùzhàoyōudànkǒngtóngwángcànxiāngduìyǒngdēnglóu

小提示: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的拼音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拼音。

    • 作品出处栾城集
    • 文学体裁
    • 词牌名称水调歌头
    • 创作年代1077年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北宋词人苏辙所做的一首词。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苏辙

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热门诗词

更多